中医药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艾灸疗法的养生保健作用
时间:2015-02-27 16:48 发布人:admin 浏览: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薰熨刺激体表的一定部位、体表穴位,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于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医疗保健方法。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结合的中医疗法。艾灸疗法能防病、治病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的重要性。清代吴仪洛著《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意思说:艾绒制成的艾炷,能使热气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并且艾灸一些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穴位,故而能够达到扶正祛邪,强身保健的作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证明,灸法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变血液成分,增加白细胞、血色素、红细胞数量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如灸风门穴可预防感冒,常灸曲池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大椎穴、脾俞穴、肾俞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都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有效的艾灸穴位:

  1、风池。定位: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具有松弛肌肉,缓解肌肉僵紧的作用。可用于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等疾病的防治。

  2、大椎。定位:第7颈椎棘突下。功效: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现代研究证实,灸大椎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对血小板和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

  3、腰阳关。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主治: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失调,臂部过于肥胖及男性阳痿、遗精等。

  4、中脘。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可增强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治疗胃痛、胃酸、呕吐、呃逆、腹胀、泄泻、黄疸、癫狂等。

  5、关元。定位:脐下3寸。具有强壮保健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损”。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6、居髎。定位:在髋部,当髋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凸点连线的中点处。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亦可治疗腰痛和下肢痿痹,疝气。

  7、大横。定位:肚脐各旁开4寸。主治:便秘、泄泻、腹痛。

  8、脾俞。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可增强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提高造血机能。同时对腹胀、便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脾胃虚弱等有效。

  9、三阴交。定位:在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属足太阴脾经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具有保健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防治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神经病和妇科病等多种疾病。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调节作用,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遗精、阳痿等有效。

  10、丰隆。定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主治:痰多咳嗽、哮喘、头痛、眩晕、下肢痿痹等。

  11、足三里。定位:犊鼻穴(即外膝眼))下3寸,当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输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抗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若要安(足)三里不干”,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12、气海穴。定位:仰卧,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腹泻、遗尿、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

  13、肾俞穴。定位:在第2腰椎棘突下,督脉命门穴旁开1.5寸。为足太阳膀脱经之背俞穴,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膀胱张力,兴奋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主治精少早哀,诸虚百损、肾虚腰痛、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哮喘等。

  14、膏育俞穴。定位:在第4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当肩胛骨内缘,抱肘取穴。为足太阳膀脱经之背俞穴,有调整肺气,养阴润肺,补虚益损的功效。灸之能缓解支气管症, 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防治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虚劳及一切血证。

  15、涌泉穴。定位:在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常用于头痛、失眠、腰痛、小儿惊风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常灸涌泉穴有养心安神、补肾壮阳、益寿延年的作用。#p#副标题#e#

  艾灸的方法:

  操作:使用艾条、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艾灸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1、眼区、大血管处,禁灸或慎灸。

  2、颜面五官部、头部、乳头、心前区、大血管部、肌腱处、关节活动皮肤皱折处、阴部、肌肉菲薄、骨骼突起处,均不可用化脓灸。

  3、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少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化脓灸及刺激较强的天灸。

  4、谨防烧灼皮肤和衣物。

  5、艾灸疗法调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从久,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养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元谋县中医医院/飞进财)

  简介:飞进财,30岁,2004年7月毕业于云南省卫生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于2004年8月进入元谋县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从事临床工作至今,现任针灸推拿科主任。能够正确运用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针药结合,内外合治而见奇效,够熟练运用火针、芒针等传统针法治疗多种病症。擅长诊治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耳鸣耳聋、中风、小儿脑瘫、动眼神经麻痹、腰椎病、颈椎病、慢性脾胃病、痛经、退行性关节炎病、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