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本报3版刊登了《打破围墙五校学子携手体验中医》的图文报道,读者反响热烈,纷纷询问“创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合作联盟—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暑期夏令营”还有哪些精彩内容?5所大学的9年制创新拔尖人才如何培养?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第三学期”是怎么回事?“创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合作联盟”还将从哪些方面合作交流?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谷晓红介绍了夏令营的来龙去脉,让五校联盟合作交流的轮廓更加清晰。
“这次夏令营就像‘新华山论剑’”,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实验班2013级学生李思成用“华山论剑”比喻“创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合作联盟—2016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暑期夏令营。”他说,与另外4所中医药大学师生的交流互动让他了解了这“四大门派”各具特色的“门规”,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所谓“门规”指的是5所中医药大学对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的不同培养方式。
五校拔尖人才聚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谷晓红介绍,本次夏令营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5地中医药大学的9年制中医拔尖创新人才。
201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实验班招生,率先开启中医学专业“9年制”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试点“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9年制)”项目,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4所中医药大学也开始培养9年制中医拔尖创新人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5年12月22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5所中医药大学以“坚持中国特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组建了“创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合作联盟”,为的是5所学校共同探索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律,解决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满足新需求。
协同九年制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五校联盟”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此外,五校联盟还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学研究、医院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谷晓红说:“此次夏令营是‘五校联盟’框架下的一次交融互通。也是中医药院校之间最大范围的师生互动。”#p#副标题#e#
互动交流收获多
在为期5天的夏令营中,五校师生参加了第三学期课程学习、参观北中医良乡校区、中医药博物馆、学术探讨及座谈交流等多种活动,其中第三学期课程令营员们印象深刻。
翻开北中医第三学期课程表,不仅能看到“中医脉学疾病脉法”、“实用针灸技能实训”这样的中医理论与实践课,还有“知名院长谈管理”、“HRP医院财务管理沙盘实战演练”等丰富的社会实践性课程,让中医专业在校生拥有走出校门的视野。
除第三学期外,北中医在培养中医拔尖创新人才“走出校门、走出京门、走出国门”方面有过很多新尝试。说起这些,谷晓红如数家珍:让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进医院、进社区、上山采药、认饮片,带领学生“走出京门”访问兄弟院校促进交流互动,到张仲景、扁鹊等古代医家的故乡开展中医专业信念教育等等。2014年开始,岐黄班学生以整班制形式“走出国门”,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3个月。
经历了此次留学的北中医岐黄班学子在夏令营交流环节,向其他4所学校的师弟师妹分享了在南洋理工大学的学习经历。李思成说,到南洋理工学习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也帮助自己明确了未来学习方向。
谷晓红表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要有国际视野,五校联盟夏令营让学生们有机会分享各自学习中的宝贵经验,非常难得。
合作让中医人才培养路更宽
在闭营仪式上,80多位营员分享了几天来的心得体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同学认为通过第三学期课程学习等活动,他们增强了学习中医的信心,也学到了包容的精神和开放的心态。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同学受到徐安龙校长讲话的感染,以“温暖、分享、成长”为题探讨学习中医如何坚守初心;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同学们表示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化的新校区印象深刻,夏令营的一系列活动也使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倍增;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同学们将夏令营的所见所感做成名为《杏林风起》的小视频……
5天朝夕相伴的学习生活过去,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说:“那一天我们组成了一个家。”
“让中医人从年少时就建立合作交流的关系,这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今后五校联盟还会吸收更多中医药院校新成员,希望通过南北汇合、东西交融,让全国中医药人成为一家人。”谷晓红说。